阶梯电价陷入公平之难:受益者是谁

 行业资讯     |      2025-04-05

不过此举来得并不突然。

这个速度快得让人吃惊。在司军等技术人士看来,风电无疑成为暂时的领跑者,但令人忧虑的是,当前风电核心技术都由外国掌握,风电企业投资成本巨大。

阶梯电价陷入公平之难:受益者是谁

更令一些电力公司困惑的还有电网的建设投资能力无法适应大规模风电开发。近期将新建内蒙古电网第三、第四外送电通道。它是间接存储电能的一种方式,被誉为电力粮库。记者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区内市场空间不足和外送通道受限制约风电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内蒙古电网覆盖范围内已取得风能资源配置的风电装机容量1520万千瓦,已通过国家和自治区核准的风电装机容量达705万千瓦,已并网运行199.2万千瓦,已开工在建和已完成吊装工程具备并网运行条件的风电装机容量325.4万千瓦。

尽管中国风电项目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也遇到诸多瓶颈,但风电投资者并不悲观。此外,还着手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提高电网调峰能力。诚意缺失的同时,发达国家的立场也发生了明显倒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于宏源说。还有挽救的时间此次哥本哈根大会曾被称为拯救气候的最后一次机会,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即使是在会议最关键的后期,在对协议草案进行磋商过程中,美国也在转移注意力,将矛盾焦点转向减排数据透明度问题上,却回避了量化减排目标这一要害。已获众院通过的《清洁能源安全法》能否在参院获批值得关注。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说。美国也会继续推销按照能力和经济总量分配及安排义务的方案。

阶梯电价陷入公平之难:受益者是谁

减排承诺也从有条件的30%退到早就宣布的20%。而且发达国家在技术转让领域也未作出承诺。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张海滨指出,这次大会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发达国家如欧美从原先的分歧走向合流。这次会议没有解决促使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承担大幅度量化减排的任务,而是把主要问题拖到明年的墨西哥会议。

更重要的是,这份草案依然是一份政治性的协议框架,而不具法律约束力,无法在同一等级上续写《京都议定书》。若从这个意义上说,哥本哈根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其次,美国国会的动向。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哥本哈根大会应确立2012年以后的减排目标以延续《京都议定书》,而草案只是给出一个远期的承诺,况且还是发达国家的老生常谈。

奥巴马总统抵达哥本哈根以后并没准时抵达会议中心,致使大会延后2小时才开。马拉松式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延长一天以后终于在当地时间19日下午3时30分闭幕

阶梯电价陷入公平之难:受益者是谁

为什么会议进程如此艰难?专家认为,发达国家难辞其咎。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于宏源说。而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为推动大会取得成功,体现了充分的诚意,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变通。诚意缺失的同时,发达国家的立场也发生了明显倒退。以欧盟为例,在这次大会上态度明显趋向保守,如意图颠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要求发展中大国承担量化减排义务,并只打算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马拉松式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延长一天以后终于在当地时间19日下午3时30分闭幕。提出的援助金额也杯水车薪,还回避长期机制化援助问题。

但双轨制谈判原则将受到挑战。各国以后可能会更加重视双边谈判和气候变化合作。

首先,发达国家参会缺乏足够的诚意。发达国家应负责从7日开始的大会一度几近崩盘。

哥本哈根不是终点,现在距离《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12年减排期限还有时间,因此还有挽救的机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在于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而发达国家却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由此产生一种失落感和危机感,担心原来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的优势受到威胁。

未来取得成功的机会还有多大,还将面临哪些挑战?张海滨认为,未来谈判进展和以下因素相关:首先,金融危机的走向将直接决定政治上的决策。美国也会继续推销按照能力和经济总量分配及安排义务的方案。如果经济复苏迟缓或受挫,各国对外政治意愿则受国内就业等压力牵制而减弱。若从这个意义上说,哥本哈根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张海滨指出,这次大会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发达国家如欧美从原先的分歧走向合流。更重要的是,这份草案依然是一份政治性的协议框架,而不具法律约束力,无法在同一等级上续写《京都议定书》。

即使是在会议最关键的后期,在对协议草案进行磋商过程中,美国也在转移注意力,将矛盾焦点转向减排数据透明度问题上,却回避了量化减排目标这一要害。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哥本哈根大会应确立2012年以后的减排目标以延续《京都议定书》,而草案只是给出一个远期的承诺,况且还是发达国家的老生常谈。

减排承诺也从有条件的30%退到早就宣布的20%。经过加时赛的密集磋商,各方代表终于取得初步共识,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为了保住优势和领先地位,发达国家在减排上要求发展中国家多承担责任,并以此限制其发展空间。未交满意答卷分析草案内容,除了确立全球2摄氏度的温控目标还相对务实外,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与资金援助都远离预期目标。奥巴马总统抵达哥本哈根以后并没准时抵达会议中心,致使大会延后2小时才开。再则,在哥本哈根大会之后的一些国际会议上,大国之间如何协调立场也决定谈判的进程。

比如在11日举行的总揽关键方观点新闻发布会上独缺美方代表。气候变化谈判将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再次摆在了人们面前。

还有挽救的时间此次哥本哈根大会曾被称为拯救气候的最后一次机会,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且发达国家在技术转让领域也未作出承诺。

规模空前的与会阵容表明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及加强合作、共迎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而这对于最后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这次会议没有解决促使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承担大幅度量化减排的任务,而是把主要问题拖到明年的墨西哥会议。